建筑师
首页 - 建筑师赫顿: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外立面五彩斑斓,犹如一幅巨大的抽象画。垂直分布的NBK彩色陶棍排列于建筑表皮,独特的结构和材质为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视觉变化,将这栋建筑打造成一座充满生机的艺术品,也体现出建筑师对博物馆体量的理解和可塑性的表达。
文 / 波琳•黛、保罗•海戈 图 / 德国NBK公司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位于德国慕尼黑艺术区入口,它绚丽多彩的形象与周遭建筑相呼应,成为这片艺术展示区恰到好处的揭幕之作。
博物馆的设计别具一格。由23种不同色调的36,000根陶棍组成的外立面是整个建筑最为靓丽之处,它源自于绍尔布鲁赫胡顿建筑事务所的倾心设计,以及亨特旗下德国NBK建筑陶板公司的高超工艺。建筑师将成排的陶棍置于彩色穿孔铝质墙板前方,为建筑的外表披上一层若隐若现的温柔面纱。光线投射其上,交织的光影随着时间不断变幻,为建筑更添活力和动感。
建筑的外立面被打造成一座充满生机的艺术品,直接向人们昭示它的固有功能——这是一座艺术博物馆。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建筑师五彩斑斓的设计更像是一幅大型抽象画。这层建筑表皮体现出建筑师对该馆体量的理解和可塑性的表达。通过不同色块的区分,整个建筑外表面被分为三个彼此联结的体块,分别代表三个不同的展区。

各种表面的陶棍为建筑披上“炫彩外衣”
围着建筑走一圈,材质和结构表面变化无穷,颇有移步换景之意。从某个角度看来,垂直分布的陶棍形成一个线条流畅的平面,而正面看去,水平的背景底色极为明显,成为最主要的特征。从远处望去,不同颜色的主色块汇聚成三种不同的中间色,每一种都光艳照人,色调突出。走近观察的时候,每一个色块又分解成它自身包含的各种明暗渐变色调。建筑师路易莎•胡顿表示:“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在合适的材质上体现出我们想要的颜色。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我们得依赖于制造厂商对色彩的捕捉……在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项目期间,我们特地去了好几次NBK工厂。”
NBK通风雨幕外墙技术和建筑的色彩设计一样充满活力。NBK并未选择一种不透水不透气的密封实填式的预制板来抵抗外界气候的干扰。外立面垂直安装的开放式接缝系统可以让空气自由流通,平衡气压;特有的雨水排放安装系统让陶板型材后面的空腔时刻保持干燥,阻断雨水进入墙体内部。
在一次建筑访谈中,英国《卫报》记者乔纳森•格莱森请绍尔布鲁赫先生描述他的设计灵感。这位谦虚的建筑师回答说:“我们所要呈现的是一个光彩夺目的珠宝盒,希望能诱使你们进入建筑内部一探究竟。一旦步入其间,你会发现真正的珠宝是艺术,而非建筑。”然而,这座博物馆的建筑设计是如此精彩,无疑我们的读者会更加赞同格莱森的评价:“绍尔布鲁赫实在太过谦了!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是一枚建筑珍宝,必将让慕尼黑的文化内涵更添异彩。”(本文摘自《亨特中国》2010春季刊,作者来自亨特美国公司)
·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

建筑西立面(上图)& 建筑东立面(下图)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位于德国慕尼黑马克思佛斯塔特区。该区域自十九世纪初开始,逐渐形成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博物馆建筑群。经历二战及相关重建后,如今该区仍拥有老绘画陈列馆、新绘画陈丽馆、现代艺术陈列馆、德国慕尼黑国家图书收藏馆等众多经典博物馆建筑,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是其中的一位新成员。
地面上的馆体部分由一栋长条形建筑物以及一栋主入口大楼组成,二者藉由一个连续的条形长窗彼此相连,并从视觉上把馆体分割成两层。博物馆展示区域分为三个不同的水平面,其空间大小、规划布置、楼层之间的比例、人工照明和自然采光的配置均各不相同。除媒体套房除外,所有展区装修风格一致,采用清一色的白墙和丹麦橡木实木地板。低调的背景将墙上悬挂的各种艺术作品烘托的淋漓尽致。展区内灯光,颜色和各种材质的运用,让藏品如同沐浴在自然光之中。上述建筑手法赋予这些艺术作品充沛的空间施展其美的感受。与此同时,其中运用到的不同装修表现方式,也可谓是一种珍贵的艺术藏品,我们称之为控件藏品。(摘自绍尔布鲁赫撰写的《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一文)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建筑剖面图
·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图片集锦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建筑表面

不间断的条形长窗,从视觉上将馆体分割成两层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

布兰德霍斯特博物馆建筑模型